人生海海,现实一种

新近看了几本书,麦家的《人生海海》,余华的《第七天》、《现实一种》。

“人生海海”是闽南语,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样变幻莫测、起起落落,但人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。书中上校的形象是从形形色色的人的记忆中勾勒出来的,一身本领,为国家为他人尽心竭力,却从不被命运眷顾,几经浮沉,含冤受辱。一生乐观豁达,依旧落个被逼疯的境地,如同一种解脱。

麦家语言老辣,掷地有声,如同上校本人。然而最后的结局,对于他这像有智慧做大事的人而言,着实讽刺。

而余华的语言质朴,基调沉闷得如同他叙述的每一个故事。这几天一连读了余华的几个中长篇小说,对他叙述中的荒诞、暴力、血腥、绝望的故事从不适到习以为常。荒诞不过是表象,虚构的表面下无一不是赤裸裸的真实。

《第七天》的余华的新作,对于这样的年纪已然取得文坛相当高的地位的人依然笔耕不辍,值得敬佩。其中叙述了许多普通人的故事,他们是世上的蝼蚁,是底层的芸芸众生。

《人生海海》中不只一遍提及的罗曼·罗兰的那句名言:“真正的英雄主义,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这是上校的人生信条,也是《人生海海》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。而反观《第七天》,似乎那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。

上校是超脱的,在革命年代,他不是一般人。他有本事,有才干,有阅历,在别人眼中,他活得如同传奇。他决定过别人的生死,也经历过无数生死,在麻木愚昧的年代,他有一颗难得的悲悯之心。这颗悲悯之心,不同于善良,是一种普世的慈悲与淡然。他尊重每一个生命、每一个个体,同时他又看透了人的局限性,他原谅别人的自私、偏执、冲动、贪婪、无知。然而,他却无法与这个世道割裂开来,而是义无反顾深陷其中。

上校看淡了那些苦难,而他真正的苦难却是他的自尊。对于上校而言,苦难是他肚子上的两行字,是他一辈子的心魔,是他的耻辱。

《第七天》、《现实一种》中,每一个人都是质朴的、卑微的,好像连同善良也是卑微的,如同一根小小的蜡烛燃起的温度脆弱的火苗。善良本无伟大渺小之分,但是人的实力与能力却有天壤之别。而一个人的能力与实力,往往与他的眼界相辅相成。

对于蝼蚁老鼠一样的人来说,苦难没有别的含义,苦难就是结结实实的“苦难”二字,往往是穷困潦倒,祸不单行。尊严,一般是不太考虑的,甚至也没有人在乎这些人的尊严。

很难说哪一种苦难更苦,对比善良、对比苦难,有些荒缪。但是后者的苦,往往更加无力,像是寒冬里穿了一件湿棉袄,冰冷,痛苦,难熬,无奈。

曾经看到过一句话,大意是讲受苦是一件简单的事,而难的,往往是改变。受苦,面对就好了,一声不吭,让苦难压在肩头,一声不吭地过一辈子,眼泪往心里流。

没有苦难是值得感激的,没有必须经历苦难的成功,也不是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才有意义。

苦难只是苦难本身。

看余华的书,不只是因为想要理解过去,而是觉得那个时代依旧没有过去,残忍之处处处可见真实。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,可是我们也依旧活在过去。相信发生的种种事件,可见一斑。

大多数人来说,不需要笑对苦难,如果生活已经这么困难,还要逼迫自己笑对,太不公平。要站起来说话,狠狠地努力地克服困难,过去了,如果你愿意的话才能真正笑对,真正乐观。

这个社会不是靠大多数人的牺牲与奉献才能进步的,乐观奋斗的同时,膝盖要硬。


评论
热度 ( 37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已向季春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