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高考成为遗憾的开始

又是一年高考。高中,或者高考之所以为人称道,往往是因为其背后所代表的青春与奋斗。如果有人再问我一遍,我愿意回到高中吗,为自己的人生再努力一次?我的答案是我不愿意。

因为过去的学习经历没有带给我热爱,也没有教会我学习的能力或者学习的习惯。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,并不是因为他只考了一个卓越的分数。

高考只是一个学生的通往更广阔的空间的起点,而很多人错把它当成了终点,在还没有上坡的时候就走了下坡路。在同一个大学,太多的人走向了分岔路,时间越久,优秀与平庸越是界限分明。

之前B站很有争议的宣传片《后浪》中说道:“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,所有的知识、见识、智慧和艺术,像是专们为你们准备的礼物。科技繁荣、文化繁茂、城市繁华,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,可以尽情享用。”

真的是这样吗?尼尔·波兹曼在《娱乐至死》中提到,柯勒律治关于“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”的著名诗句,也许很能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:在信息的海洋里,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。大部分状态下这才是现实。多元的文化、审美与价值观确实存在,然而,主流文化,在娱乐至上、短平快的时代里,却显得浮躁、肤浅。闯入我们的世界的东西太多,充斥着我们的时间,却又很快消失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我们把生命消耗在无关痛痒或毫无意义的事情上,不需要思考,不需要记忆。

然而,又真的是这样吗?现代科技与网络,看似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拉近了人的距离,实际上把人的差距加大了。走在前面的人,更善长寻找有用的信息,过滤掉没用的信息,更善长利用时间而不是浪费时间。从而人与人之间,在认知与能力上会形成更大的鸿沟。

因而,之所以思考这些,是因为学习与成长是一辈子的事,并非只停留在学生时代。无论有工作或者没有工作,无论所从事的行业的竞争强或者弱,活到老学到老都是一种趋势。

而同时,对这个世界的多元化的文化、审美、价值观的包容也是一种进步。在各种学生的补习班或者网课APP的宣传中,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宣传为第一要义,囊括了家庭幸福与人生价值,学生轻生的事件也常有发生,而其中学习成绩往往成为诱因。将孩子二十年的人生只浓缩在课本里实在太过残酷。世界丰富多彩,是因为这个世界有丰富多彩的人。

善长摄影,很会画画,做饭很好吃,审美独特,口才特别好,味觉灵敏,喜欢阅读,喜欢跑步,会几种外语,有收藏的眼光,懂吃会玩……人生的答案与追求有很多种,没有唯一解,也不需要有鄙视链。生活的大部分充满琐碎与痛苦,面对一地鸡毛,那些从小培养的小小的爱好或特长,常常会成为自己漫长人生中的安慰。

但若是要将一件事做到一定成就,轻轻松松是不可能的。将任何一件事做到卓越都要花费无数的时间。那无数的时间里,绝大多数往往要要求自己甚至强迫自己去做的。这个观点看似矛盾,但又像你做这些事情时痛苦疲惫而又安宁神往的心情。

人生,少有的是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多的是“吹尽狂沙始到金”,共勉之。

评论
热度 ( 11 )

© 已向季春 | Powered by LOFTER